
2018年10月10日,華為AI的新起點。在當天舉行的第三屆HUAWEI CONNECT 2018(華為全聯接大會2018)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第一次系統闡述了華為的AI發展戰略,并正式發布華為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其中最大的亮點是全球首個覆蓋全場景人工智能的Ascend系列IP和芯片。
人工智能是一種通用技術
1956年,時任達特矛斯學院助理教授的約翰·麥卡錫組織召集了達特矛斯討論,正是在這次會議上,首次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定義。如今,60多年過去了,在經歷了兩次發展的低谷后,人工智能迎來了新的爆發。
中國人常說60年一個甲子,又是一個新的輪回。人工智能在發展歷史上曾經歷過的“冬天”現在看來是為“春天”的到來蓄力。徐直軍說:“今天,我們再次進入了人工智能‘收獲’的季節。這是60多年來全球ICT學術界和工業界長期耕耘、相互合作的成果。面向未來,我們應該充分用好人工智能技術,抓緊收獲,努力擴大收獲成果,同時要讓收獲的季節持續得更長一些,把人工智能建在‘赤道’上,永遠生機勃勃。”
與公元前的輪子和鐵、19世紀的鐵路和電力,以及20世紀的汽車、電腦和互聯網一樣,人工智能是一組技術集合,也是一種新的通用目的技術(GPT)。這是華為的深刻洞察,也是華為對AI的整體定位。眾多經濟學家也認為,人類發展到今天,總共有26種通用技術,而人工智能就是其中一種。
華為之所以強調人工智能是一種通用技術,是期望大家能夠充分重視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巨大影響和價值。人工智能作為一種通用技術,不僅可以更高的效率解決已知的問題,還可以解決那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人工智能不但可以替代人,還能夠自動降低生產成本,這是人工智能與信息化最大的不同,也是其最大的價值點。
徐直軍表示,人工智能將改變每個行業、每個組織,智慧交通將大大提升通行效率,個性化教育將顯著提升教與學的效率,精準預防性治療有望延長人類的壽命,而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將顛覆汽車產業,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現在,每個人都要認真考慮自己所處的行業、自己的工作是否會被人工智能技術改變,甚至被徹底顛覆。以一種全新的模式,重構各行業和企業,這是我們未來必須思考和實踐的。
改變才剛剛開始
改變從來都要經過陣痛,通常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尤其是在改變剛剛開始的時候。從歷史上看,所有的通用目的技術的發展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徐直軍引用通用目的技術生產力/應用發展曲線解釋說,通用目的技術生產力/應用的發展包括四個階段——技術與應用的局部探索、技術發展與社會環境相互碰撞、技術發展與社會環境相互促進、穩定發展并期待新的通用目的技術,而目前人工智能正處于第二個階段。在當前這個階段,從技術視角看,人工智能技術日趨完善的同時又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從應用視角看,人工智能應用日漸廣泛、價值持續得以確認的同時,政策環境、公司流程、組織人員等還沒有為智能技術時代的到來做好充分準備,時常產生碰撞,甚至沖突。

“我們應該充分聚焦人工智能可以解決的問題、聚焦人工智能能夠創造價值的領域,而不是把精力花在人工智不能解決的問題或不能創造價值的領域。”因此徐直軍說,“選擇正確的問題比尋找新奇的方案更重要。”
AI帶來的改變才剛剛開始。
打造無處不在的智能
目前,全球超過22個國家發布了AI計劃,僅2017年就新誕生了1100多家AI初創企業,與AI相關的兼并收購金額高達240億美元。與AI市場、資本等層面的“繁榮”不相稱的是,當前只有4%的企業已經投資或部署了AI,只有約2%的零售商投資或部署了AI,2017年只有約10%的智能手機內置了AI,而全球AI人才的供需比僅有1%。這種巨大的反差讓我們更加警醒,必須從技術、產業、人才三個方面進行主動的變革。
徐直軍歸納出十大人工智能的變革方向。
改變之一:縮短訓練模型的時間,從現在的數天甚至數月,縮短至幾分鐘甚至幾秒鐘。
改變之二:算力應該是充裕且經濟的,而且這種需求應該盡快實現。
改變之三:人工智能要適應任何部署場景,不僅僅在云、邊緣,還要與企業的業務環境更加緊密地結合,未來AI將無處不在。
改變之四:更高效、更安全的算法。當前采用的主要算法多誕生于上個世紀80年代,在AI快速普及的情況下已經顯得捉襟見肘。未來的算法要實現數據高效、能耗高效,并且解決自身的安全問題。
改變之五:更高的自動化水平。現在人工智能的落地還需要大量人工介入,未來在數據標注、數據獲取、特征提取、模型設計和訓練等環節要實現自動化或半自動化。
改變之六:模型要面向實際應用。人工智能要更快地走出實驗室和測試環境,更多地進入工業級應用領域。
改變之七:模型更新。未來的模型要能及時適應各種變化,實時更新,實現閉環系統,保證企業AI應用始終處于最佳狀態。
改變之八:人工智能要實現多技術協同。AI需要與云、物聯網、邊緣計算、區塊鏈、大數據、數據庫等技術充分協同,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改變之九:人工智能要成為由一站式平臺支持的基本技能,提供必需的自動化工具,讓AI應用開發更容易更快捷,使得AI成為所有應用開發者甚至所有技術從業人員的一項基本技能。
改變之十:以AI的思維解決AI的人才短缺問題,通過著力發展智能化、自動化、簡單易用的AI平臺和工具服務,以及提供培訓和教育,培養大量的數據科學工程師,使他們能夠勝任大量基本的數據科學相關工作。
上述十大改變,并不是AI的全部,但肯定是AI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正是基于這樣的觀察和思考,華為制定了務實的AI發展戰略。

華為的AI發展戰略涵蓋以下五個方面:
投資基礎研究:在計算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決策推理等領域構筑數據高效(更少的數據需求) 、能耗高效(更低的算力和能耗)、安全可信、自動自治的機器學習基礎能力;
打造全棧方案:打造面向云、邊緣和端等全場景的、獨立的以及協同的全棧解決方案,提供充裕的、經濟的算力資源,以及簡單易用、高效率、全流程的AI平臺;
投資開放生態和人才培養:面向全球,持續與學術界、產業界和行業伙伴廣泛合作,打造人工智能開放生態,培養人工智能人才;
解決方案增強:把AI思維和技術引入現有產品和服務,實現更大價值,提升競爭力;
內部效率提升:應用AI優化內部管理,對準海量作業場景,大幅度提升華為內部運營的效率和質量。
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這是華為在AI方面最大的與眾不同之處。所謂全場景,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各種邊緣計算、物聯網行業終端以及消費類終端等部署環境。所謂全棧,是從技術功能的角度,包括芯片、芯片使能、訓練和推理框架、應用使能在內的全棧解決方案。
2017年9月,華為發布了面向企業、政府的人工智能服務平臺華為云EI;2018年4月,華為又發布了面向智能終端的人工智能引擎HiAI。華為最新發布的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是對華為云EI和HiAI的強有力支撐。基于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華為云EI能為企業、政府提供全棧人工智能解決方案,HiAI能為智能終端提供全棧解決方案,且HiAI Service是基于華為云EI部署的。
兩款Ascend系列芯片的發布是華為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的點睛之筆。華為昇騰910(Ascend 910)是目前全球已發布的單芯片計算密度最大的AI芯片,主要面向云應用,而Ascend 310則是目前面向邊緣計算場景最強算力的AI SoC。
徐直軍介紹說,華為并不會單獨銷售Ascend系列芯片,所以與芯片廠商之間不存在直接競爭關系。華為對外銷售的是基于Ascend系列芯片打造的AI加速卡、AI服務器、一體機等產品。目前華為Ascend系列芯片正在測試和驗證中,明年2月左右將正式推向市場。
“全場景,意味著華為有能力實現智能無所不及,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全棧則意味著華為有能力為AI應用開發者提供強大的算力和應用開發平臺。”徐直軍再次強調,“華為有能力提供大家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AI,最終實現普惠AI。”

AI對于華為來說并不是一個轉折點,更不是終點,而是持續前進的一個新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