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7日,第38屆“世界電信日”即將拉開序幕。國際電信聯盟將今年世界電信日的主題,定為“PromotingGlobalCybersecurity”,中文名稱為“讓全球網絡更安全”。
此前,在“中國信息安全大會”上,有專家表示,隨著中國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每年由各類安全事件造成的損失數以億計,這些安全威脅已經嚴重影響到當前經濟以及社會穩定。因此,中國信息網絡安全已經步入“高危期”,防患于未然迫在眉睫。
金融安全首當其沖
近在眼前的網絡危機事件,是剛剛過去不久的2006年4月20日,中國銀聯系統大癱瘓。事故發生時,ATM機無法跨行取款、POS機無法消費,造成了全國近34萬家商戶以及6萬臺ATM機受到影響,跨行業務、刷卡消費中斷6小時之久的惡性后果。
雖然中國銀聯負責人,對此次事故給出了“純屬系統中斷問題,不能與其他網絡事故混為一談”,但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戴國強表示,銀聯系統故障其實就是金融安全問題,屬于技術層面的問題。金融安全由于身處居民消費的終端前沿,成為信息安全風險波及的重災區。
記者從瑞星全球反病毒監測網了解到,4月1日到25日共出現銀行卡相關病毒2033個。此外,該公司監測到的"網絡釣魚"網站也比3月份上升了34%。這意味著,除了2005年肆虐一時的“手機短信詐騙”之外,黑客通過網絡病毒竊取銀行卡密碼,利用“網絡釣魚”騙取個人資料,成為今年“五一”威脅銀行卡用戶的新殺手。有專家表示,金融安全事關公眾“錢袋子”,如果不能有效避免災難的發生,將極大地削弱公眾應用新興消費方式的熱情,很容易扼殺剛剛開始蓬勃發展的網上銀行消費、刷卡消費、移動支付等新興業務。
網絡安全意識凸顯
5月8日,信息產業部新聞發言人王立健,在參加上海某“青少年網絡安全活動”中向記者表示,現今,青少年的網絡安全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統計結果顯示,目前我國網民中,8—35歲青年占85.8%,其中,24歲以下的青年占56%,18歲以下的少年就占到24%。這個數字表明,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一個具有共同特征的未成年人網民群體。互聯網已經成為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獲取信息、交流情感、開發潛能和休閑娛樂的巨大平臺。
伴隨著廣大青少年人群“觸網”率迅速上升,加強其網絡安全與道德教育,已成為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許多非法網站傳載各種黃色、暴力信息刺激未成年網民,引誘其上當受騙,產生不解、絕望、迷茫等情緒;很多犯罪分子利用網站、網吧提供的平臺,針對未成年人自控力較弱的特點,利用上網聊天的機會尋找目標實施詐騙、搶劫、強奸等犯罪活動。
因此,盡快在廣大青少年及未成年人群中,宣傳網絡安全與道德教育,通過系統的教育,使廣大中小學生不斷增強網絡安全與道德意識,培養良好的網絡安全與道德素質,提高網上的自我約束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網上的不良行為和信息,已迫在眉睫。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長李振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網絡安全的推進重點,已經開始由物理層面的防毒向文化、思想、精神層面的防毒轉變。
68476636-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