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工程與應用分會召開學術報告會,中國工程院四位院士暢談信息產業發展,主題涉及信息安全、21世紀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轉型,以及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等多個方面。本報摘取這四位院士的主要觀點,以饗讀者。
NGI要做到可管可控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
中國是3個網民共享兩個IPv4地址,美國則是每個網民至少有10個地址。地址不足是我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
現在互聯網的應用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初衷。寬帶、移動無處不在,以主機為中心、網絡是透明的等最初的預想都發生了改變,數據也早已不再是傳輸的惟一對象。
現在的互聯網有幾個方面的趨勢:VoIP已經成為主流,去年VoIP的使用者,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占到了45%,超過移動和固定電話的用戶數;流媒體,主要是IPTV,交互和可點播已經成為主要特點,許多固網運營商也把它看成是新業務的增長點,不僅可以傳多媒體流媒體業務,也可以把固定電話和數據捆綁在一起,它的出現標志著IP互聯網不僅進入了話音,也進入了廣電領域;P2P則不容忽視,雖然用戶數只占互聯網用戶數的1/3,但占帶寬流量的72%,運營商對此很不喜歡,但網民喜歡。
現在互聯網有發展到“物聯網”的趨勢,即連接任何可以聯網的設備或物體,如傳感器網等,其中RFID將大量出現,尤其在工業方面將無處不在。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也表示過,即使在移動用戶飽和的情況下,它的移動終端的數量將3倍于日本的人口數,他們堅信任何想控制的物體都可加入無線終端。
但是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情況下,這些想法也有挑戰,可擴展性、業務質量、安全性、商業模式等都是制約互聯網進一步健康發展的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無信用的世界里怎么提供有信用的服務,安全性是互聯網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如果一個病毒經常在半小時左右傳遍整個世界,那么危害程度就很大了。互聯網之父Vinton Cerf也說過,現在的互聯網遠遠超出他當初的預計,能否支撐下去很難確定。
二八定律在互聯網上也存在。我們可以看到,80%的網民上20%的網站,20%的網民上80%的網站。這就造成了大量網民集中在少數網站上,網站壓力很大。而且IP地址問題仍然是個大問題,中國是3個網民共享兩個IPv4地址,美國則是每個網民至少有10個地址,地址不足是我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
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每10年端口的速率能提高10倍,互聯網的協議也越來越復雜。表面上看是好事,但互聯網的精髓所在就是簡單; 如果越來越復雜,互聯網的優點就打折扣了。
互聯網的發展現在已經處在十字路口,目前有兩種解決的思想:一種是修補式的發展路線,即在目前體系下增大容量,不斷通過增加新的協議來應付新應用,這樣就增加互聯網的復雜性,管理可能會越來越難;另一種被稱為革命式的發展路線,提出要用新的網絡體系來替換現有互聯網,有可能會匯聚多種網絡體。但目前兩種思想都還不明確,互聯網發展進退兩難。
由于互聯網越來越復雜,許多國家都把目標放在了下一代互聯網(NGI)的建設上。美國的主要方向主要還是從大容量上解決,探討和嘗試新的協議,嘗試把下一代互聯網重建在現有互聯網上,目標是更好地支持P2P,加快轉發,把現有的互聯網作為傳輸層來對待。未來的網絡不一定是綜合的網絡,可以是不同的網絡支持不同的應用。
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信息產業部等8部委的統一領導下,我國也已經開展CNGI一段時間了,主要是建了6個主干網(運營商),通過北京、上海兩個國際交換中心連到國際下一代互聯網。在“十一五”期間,我們計劃把這個網擴展到西部地區。
在下一代互聯網的建設設想上,我們希望用戶終端使用的是固定IP地址,網絡采用用名實名制,利用信令為同一用戶信息流建立固定路由。和國外試驗不同,我國的下一代互聯網試驗有運營商參與,強調對無線和移動的支持,希望將來能實現商業應用,做到可控可管可運營。
共4頁: 1 [2] [3] [4]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