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臺媒體報道,據IDC研究報告指出,整合型威脅管理安全設備(Unified Thread Management;UTM)將以每年17%速度成長,到2008年,可達近20億美元的市場整體營收與57.6%的市場占有率,并一舉超越防火墻長久領先的地位。 Fortinet臺灣區總經理陳鴻翔強調指出,多功能路由器的興起,主要是為解決防火墻無法有效應對IP網絡中病毒攻擊日益復雜化的趨勢而誕生的解決方案。一開始,防火墻是借助網絡層IP表頭中的IP位址等信息,來檢查過濾不當的網絡封包。但隨藏身于封包之中的病毒出現后,僅對IP表頭做檢查的防火墻便開始顯得力不從心,使用戶必須借助采取病毒特征碼技術的防毒軟體來阻擋病毒攻擊。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病毒黑客接著又研究出可將病毒拆解分散到不同封包之中的技術,也因為如此,內容安全開始成為目前信息安全中最關鍵的問題。陳鴻翔表示,內容過濾安全將是今后防護的主流趨勢。由于傳統防火墻、防毒軟體與入侵偵測(IDS)無法有效防護封包內容的安全,提供多重功能安全防護的路由器隨后因運而生。
陳鴻翔表示,雖然多功能防護概念很早就被提出來,但一方面由于市場上長久以來一直被灌輸通過防火墻即可達到安全防護的概念,所以在絕大多數企業早已建置防火墻的情況下,很難再花錢添購多功能路由器。另一方面,在全新專用積體電路芯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硬件設計架構開發問市之前,多種功能一起運作的效能低下問題一直成為普及上的最大障礙。但隨內容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提高,再加上ASIC開發技術的出現,多功能路由器不僅開始受到業界的注目,并成為今后信息安全的主流發展趨勢之一。
陳鴻翔不諱言地表示,如果與防火墻、防毒、IDS/IDP、內容過濾或反垃圾郵件等資安設備相比,在單一功能上,多功能路由器的確無法相比。但在企業網絡中,上述層層相連的設備之間,會出現許多網絡效能的瓶頸(Bottleneck)問題,ASIC架構多功能路由器則可解決此一關鍵的網絡整體存取量(Throughput)問題。
陳鴻翔以IBM為例闡述道,IBM傲人成績不在于單一產品上而在整體Throughput表現上。因為其單一產品在市場上皆非世界第一,但當這些產品整合在一起時,整體Throughput表現則居于全球領先地位。所以多功能信息安全設備的成功關鍵,即在于解決Throughput問題,目前ASIC硬件架構則可達成這一目標。在諸多安全功能中,其中最復雜的莫過于防毒,所以也成為整體Throughput的最大瓶頸,陳鴻翔表示,多功能路由器的Throughput關鍵即在防毒,所以一旦防毒瓶頸解決,整體Throughput的效能即可大幅提升。
陳鴻翔表示,進軍信息安全市場,光靠強力的技術與效能是不夠的,廠商還必須提供強力的即時技術支持服務。通過持續的、全自動的即時更新服務,才可應對接連不斷造成危害的混合式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