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
據市民張先生介紹,由于感覺自己的電腦運行速度最近變得越來越慢,他從那些提供免費軟件的網站上下載一個免費軟件,“軟件裝上后確實感覺電腦運行速度加快了,但同時我發現只要我一上網就會自動彈出一些個人網站的廣告信息,想關都關不掉,只有等它全部打開才可以關閉。”張先生越說越氣憤。而且他發現這個軟件無法用正常手法從電腦中卸載。
而據林先生介紹,由于他公司的電腦沒有設置密碼,為了讓自己的私人信息得到保護,一個月前他在辦公室的電腦上安裝了一個免費的文件夾加密軟件。剛開始時感覺不錯,可一個月的試用期過后,林先生驚訝地發現自己加密的文件夾里所有的資料都丟了。他立即根據軟件安裝信息里提供的電話聯系上了這位軟件作者,可對方表示,要收錢之后才給找回資料。
網站:天下沒有免費午餐
一位從事網站工作的陸先生對本報記者表示,像上述張先生和林先生所投訴的情況肯定是存在的。陸先生說,現在許多免費軟件是個人或者一些非常小的軟件公司制作的,他們沒有資金和人員實力做大量的推廣,于是就找到一些下載網站,付費給網站,由網站幫其代理推廣,而軟件作者要生存就肯定要在軟件中打廣告以及試用期滿后向用戶收費。“天下沒有免費午餐,要想使用免費軟件就必須得付出一些代價。”但對于用“蒸發”用戶全部文檔資料的手段來收錢,陸先生表示確實有點不妥,起碼應該受職業道德的譴責。
軟件專家:下載時要三思
對于使用免費軟件后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有可能存在的經濟和精神上的損失,有關軟件專家認為,免費軟件存在較大陷阱,用戶在下載安裝時一定要三思。瑞星公司副總裁毛一丁在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時表示,這些軟件被網民指斥是“徹頭徹尾的流氓軟件”,它們雖然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但會給用戶帶來種種干擾。這些軟件已經具備電腦病毒和黑客的部分行為特征,極大地侵害著電腦用戶的權益。
據毛一丁介紹,某些免費的加速軟件除了正常的功能之外,它還監控用戶的上網行為,強制彈出廣告;而有些免費軟件是間諜軟件,表面上提供一些實用功能,但會在后臺收集用戶的私人信息,更有一些軟件以IE插件的形式強制安裝,無法卸載,頑固地駐留于用戶電腦之中。
行業協會:管理出現真空
廣東軟件協會游戲分會秘書長王曉陽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許多網站上能自由下載的免費軟件基本上都是一些個人和規模非常小的軟件公司開發的,針對他們的產品,國內還沒有相應的管理機構和部門,因此整個免費軟件業處在一個不規范的階段,管理上出現真空。王曉陽認為,這些免費軟件其實是有條件的免費,其中難免會暗藏一些陷阱,像時間限制或者是直接修改用戶電腦注冊表信息,最后給用戶帶來一些損失。王曉陽表示,由于這些軟件是免費提供給消費者的,因此用戶在使用這些免費軟件之前一定要看清軟件安裝信息中的雙方免責條款,注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由于這些軟件是用戶自愿從網絡上下載安裝的,用戶只好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業內:已有人發倡議書
針對目前坑害用戶的免費“流氓軟件”越來越多的現象,由瑞星公司發起的國內首份規范軟件行業倡議書――《規范軟件產品行為倡議書》昨日誕生,倡議書倡議軟件開發企業、個人軟件開發者和相關互聯網企業遵守軟件編寫的安全性、隱私保護、完全卸載等原則,共同維護行業環境和聲譽,為軟件業的健康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