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似乎像一個巨大的諷刺。
就在中國互聯網行業盛會——“2006中國互聯網大會”——召開的第一天,中國的互聯網界就遭遇了一場恐怖事件。
9月21日下午5時左右,作為國內三大域名服務提供商和網站服務提供商之一,新網的域名解析服務器出現故障,其名下注冊的5萬左右域名(國內近三成網站)不能訪問,部分DNS還被解析到不正確的主機上。據不完全統計,直到22日中午,新網才恢復其80%客戶網站的正常訪問,整個被黑時間接近20小時。
這些“落難”的網站包括:國內用戶普遍使用的“天空下載”、“中國網庫”、“落伍者論壇”、“重大社區”等,而其他小網站更是不計其數。
截至22日下午1時,百度貼吧上的“新網吧”下共有主題數2150個,貼子數9515篇。
然而,作為網絡基礎服務提供者的公眾公司,直到22日下午本報截稿時止,新網仍未向外界公布任何真相。
“無盡的丑陋”
這起突發性事件中,作為消息最靈通的互聯網上,幾乎沒有一個正面引導,網絡傳言、利用網站主的慌亂騙取管理密碼等行為卻四起。
“無盡的丑陋,今天晚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22日凌晨,一位網友在“新網吧”發表帖子中的一句話。
在流氓軟件的勢力逐漸消散之后,“新網9.21”事件又展現了一個千奇百怪的眾生相,似乎成為了目前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另一個縮影。
22日凌晨12時左右,網絡上出現了一個神秘帖子,名為“新網關于對此次被黑事件的正式回復”,隨后被各論壇、網絡媒體拷貝。該帖子稱,此次行為屬黑客攻擊,新網將采取法律手段,但因為新網也屬于受害者,將不會為此次故障做出賠償。
為保證給有需要的客戶盡快恢復正常訪問,該帖同時還留下了email作為臨時客服,以方便給客戶回復。
然而,新網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新網技術人員21日晚全部加班搶救,目前新網還從未做出過任何官方說明,關于此次突發事件具體的定性和責任問題,新網總部仍在協商,并不知道何時公布真相。
在22日凌晨恢復的新網主頁公告欄中,僅能發現關于“新網即將亮相中國互聯網大會”和“CNNIC數據庫維護公告(24日晚25日凌晨)”兩則。
“如果新網有正式公告,都會在公告欄顯示?!鄙鲜鰞炔咳耸糠Q,回復郵件的用戶要防止泄露自己的管理密碼。
“我看到了很多趁火打劫的小人。”22日下午,一位新網客戶向記者申訴,“一些人冒充新網的工作人員,盜取急需恢復網站的密碼,這是詐騙行為。還有人冒充受害者和被黑網站主以騙取點擊量等?!?br>“新網9.21”事發后“漫長”的數小時內,國內互聯網上產生了無數“傳言”:為競爭對手所為;為內部矛盾而發;為新網自我炒做;攻擊方為日本人甚至是外星人所為……
一位互聯網公司中層向記者透露,“網站被黑如果懷疑競爭對手或其雇傭黑客所為也很正常,相互詆毀和攻擊是業界心照不宣的秘密。可悲之處在于,這最終將打擊的是用戶對互聯網服務產業的信心?!?/p>
免責還是負責?
一位業界人士提醒,記憶有必要回到2001年7月底,當時,國內另一擁有龐大客戶的域名服務提供商和網站服務提供商——萬網的服務器群遭受了黑客攻擊。
“作為互聯網最基礎的域名服務,如此頻繁發生黑客事件,域名安全如此脆弱,對整個互聯網產業發展極為不利?!彼f,就算國內黑客不發動攻擊,中國網站也會受到國外黑客的攻擊,而到那時已為時過晚。
不久前,黑客的頻頻攻擊早已向中國各大網站的網絡安全提出挑戰。
有黑客曾向記者透露,包括新浪、搜狐、網易等在內的國內40%網站,都曾有黑客潛入,只不過,考慮到法律后果,黑客并不會隨意攻擊,而大部分網站在遭受攻擊時,情況如果不是很嚴重,也不會公諸于眾。
繼9月12日互聯網新貴百度遭受黑客攻擊后,22號中午,2006中國(廣州)國際黑客防范技術高峰論壇暨展覽會官方站又告失守,黑客在這一國際高規格的“反黑客論壇”上留言“黑客在這里,你在哪里?”
因為中國各大網站部分涉及的是付費服務,所以在中國司法界應給黑客更多震懾力的同時,市場關心的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遭受損失的客戶是否有權利要求賠償?
據上述新網的客戶透露,在新網給予客戶簽約的協議中稱,如果由新網自身造成的損失,其給客戶賠償的方式為——延長相關域名服務到雙倍時間,但如果屬于“天災人禍”,新網則將免責。
“目前,我們只確認有不明身份人士攻擊了新網域名解析服務器?!鄙鲜鲂戮W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但如果最終確認是第三方黑客,我目前也不清楚公司會將其歸屬為新網自身造成的損失還是‘天災人禍'?!?br>另有技術人員向記者透露,部分公司的技術人員在技術維護失誤時,為避免自身責任,也會以“遭受了黑客攻擊”免責,而公司高層通常不知曉技術細節。
不過,有分析人士表示,作為提供域名解析服務的域名服務商,對域名DNS被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域名服務商必須提高域名解析服務的安全級別,抵抗黑客攻擊,而且,新網的背后還有一群虎視眈眈的市場競爭者。
“事實上,包括像BSP(博客托管商)等互聯網服務公司,一旦發生事故,也常常以免責條款逃避責任。”一位業內人士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國內眾公司對此處理不佳,用戶會轉而選擇國外值得信賴的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