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eeam企業戰略副總裁DaveRussell
數據可移植性的關鍵作用在于,能夠使企業從多個來源及平臺訪問他們的數據。企業在運營中更加靈活,反應更快,效率更高,從而更具競爭優勢。與此同時,無法輕易快速地訪問數據的企業可能會發現自己已在競爭中落后。因此,在當今數據驅動的世界中,數據可移植性已成為企業蓬勃發展的一個關鍵要求。
了解數據可移植性的意義:它是什么以及它為什么重要
數據可移植性是指將數據從一個系統或平臺移動到另一個系統或平臺的能力。這意味著,數據可以在不同的存儲平臺之間移動,從而有助于減少主存儲系統的消耗。企業應該能夠輕松地導入或導出他們收集及存儲的數據,必要時在不同的格式和標準之間進行轉換。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它允許企業快速有效地訪問他們的數據,無論數據存儲在哪個平臺或系統上。
數據可移植性的意義在于它能夠使數據在多個平臺上被訪問。這可以幫助企業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力,因為數據不被限制在一個單一的平臺或系統中。數據可移植性還允許企業充分利用新出現的技術和平臺的同時,不必擔心數據丟失。
數據可移植性的主要挑戰
數據可移植性的關鍵挑戰之一是企業尚未完全擁抱數字化轉型并適應新的現實。許多企業仍在使用不兼容數據可移植性的老舊系統。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可能具有挑戰性,因為這些系統中有很多與其他平臺并不兼容。
此外,云計算服務的興起也加強了對數據可移植性的技術關注。供應商鎖定,即企業被捆綁在一個特定的云服務提供商上,會使數據很難轉移到另一個平臺。這是因為云供應商經常使用專有格式和技術,無法與其他平臺互通。
實現數據可移植性和現實情況之間的鴻溝如何跨越
在現實條件允許的范圍內,來確保自己達到有足夠的數據可移植性水平,企業有以下幾個最佳實踐可以遵循。
1. 擁有一個災難恢復計劃/措施:企業必須確保從業務影響分析中提前做出業務連續性規劃。也就是在網絡攻擊或自然災害等災難發生時,要有適當的災難恢復對策。通過識別優先次序,考慮恢復重要數據的最佳方案,確定可接受的損失,來使企業可以保持業務運行。
2. 盡可能使用可互操作的格式來存儲和傳輸數據,并確保從一個空間傳輸到另一個空間時的安全性:即使用不同平臺廣泛支持的開放式標準和格式,同時在數據從一個平臺傳輸到另一個平臺時能保證其安全性。加密和其他安全措施有助于防止數據被破壞并阻止未經授權的訪問。
3. 對數據進行優先排序,并對事件發生后需要恢復的內容進行整體規劃:這意味著優先考慮對企業最關鍵的數據,并確保在災難發生時可以被恢復;也意味著對事件發生后需要恢復的東西有整體規劃,比如除了數據之外,還有應用程序和系統。
4. 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始終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包括在存儲和傳輸過程中;維護數據的完整性,以確保數據在所有平臺上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多云戰略,對有效的數據可移植性解決方案的需求變得更加強烈。為了靈活有效地處理數據,企業必須能夠輕而易舉地在不同平臺之間傳輸數據。這樣可以確保企業能夠快速有效地訪問他們的數據,無論數據存儲在哪里。
為了實現跨平臺的有效數據恢復,企業必須確保在現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達到足夠的數據可移植性水平。包括實施災難恢復計劃,使用可互操作的格式,優先考慮關鍵數據,并保持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盡管可能存在一些與數據可移植性相關的挑戰,如老舊系統和供應商鎖定等問題,但遵循這些最佳實踐可以幫助企業克服這些挑戰并從數據可移植性中受益。由于數據是企業的重要資產,能夠快速有效地訪問數據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無論數據存儲在什么平臺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