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的三大要素
企業數字化轉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要從企業的上層決策,貫穿到底層。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CIO最關注的三個要素:
第一是穩定,穩定是所有事情的基礎。如果沒有一個很穩定的IT架構,其他事情都無從談起。
第二是速度,在穩定的架構當中很重要的是速度。現在很多需求來自于企業自身,這就要求他們能夠很快把應用開發出來,所以必須要有云原生的開發速度。過去開發一個軟件或一個應用,可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但是現在的市場變化情況不允許,可能要求在幾周之內就要開發出來。特別是手機應用,以后很多應用都放手機上,它的快速迭代、敏捷開發需要更快的速度。
第三是擴展性。當企業需要使用這些計算性能,應當馬上能夠使用到,但是不需要它的時候,就不需要做額外投資。過去很多企業要為了滿足某些短暫時間的計算要求,可能會買很多服務器、虛擬軟件、虛擬服務器等等,可是在70%的時間都沒有完全使用這些資源,造成資源的浪費。如今,企業希望的是一個有彈性的應用,今天要使用計算資源和軟件可以按需使用,明天不需要使用就可以不用。把這部分費用節省下來,可以做彈性的擴充,這是目前很重要的成本考量。
對紅帽來講,我們對整個數字化轉型能貢獻什么東西?曹衡康表示,不只取決于技術,還體現在人才、文化、思維等方面,也就是說整個企業是不是有做數字化轉型思維。另外,還有企業自身的流程也很重要,是選擇生態合作伙伴,還是要自己內部推進,或是可以借用外部的資源幫助期做轉型,這都是在數字化轉型中,除了技術以外需要考慮的事情。
選擇開源供應商的七個法則
開源技術固然可以提高企業數字化轉型速度和效率,但企業也應對其中隱藏的風險有充足的認識,關注選擇開源技術的一些關鍵因素。
第一,選擇開源供應商時,這個供應商在社區構建多少最重要。供應商在社區的活躍度高,社區構建足夠多,表明其對開源技術更深入。
第二,供應商提供的開源技術有權益保障,特別是知識產權。因為很多開源廠商在這方面法律意識不足,所開發的應用會經常侵犯知識產權。
第三,交付方式是不是快速且符合邏輯的。開源的需求是來自非常細節的設計和開發過程,而并非簡單的代碼拷貝和開放,敏捷快速同時架構優化才是開源的驅動力。
第四,產品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不是夠久,技術生態夠不夠完整,這是選擇開源供應商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很多企業擔心使用某個廠商的產品之后,突然之間就不提供支持了。
第五,生態夠不夠多。購買開源技術,需要知道這個開源技術跟其他應用或跟硬件是不是能整合好,是不是有接口都要認證,否則這個開源技術基本上是失敗的。
第六,服務響應時間,對于客戶服務的需求,開源供應商的響應時間快不快速,服務人員夠不夠眾多,也是非常關鍵的。
第七,服務內容是不是夠廣泛。開源供應商不應只是提供技術,還包括服務和培訓。培訓很重要,有沒很好的培訓教育體系等等。
紅帽的三字經:技術、人才、生態
對于如何滿足開源潮流下的數字化轉型新需求,曹衡康認為:技術、人才、生態是三大關鍵要素。其中,技術能夠提供轉型所需的基礎,重要性無需多言;人才包含企業的組織流程和文化,它們的改變能夠讓企業數字化轉型更有效;生態則解決了數字化轉型誰來做的問題,能否整合內外部資源,集眾智、聚眾力擁抱數字化轉型。
曹衡康談道,紅帽是世界第一的企業級開源軟件公司,在Linux、容器、云原生等領域都是全球技術領導者。近幾年,伴隨著開源技術的發展,紅帽也在快速擴張。“3年前我剛加入紅帽時,公司員工不到1.4萬,去年底增長到大約1.7萬,到現在已經接近2萬。”曹衡康介紹。
除了Linux,紅帽在這個領域當中毫無疑問是領頭羊。其實在很多領域包括容器、云原生技術也是全球領導者,包含Forrester每年都會發布全世界的先進技術。
到目前為止,紅帽生態當中有超過4000家不同的硬件公司,包括芯片、不同設備都是紅帽的生態合作伙伴。應用也是如此,全世界超過3000多家不同企業的商業應用,都是在紅帽基礎上認證過,跟我們整合在一起的,更不用說還有很多客戶自己開發的應用。
“紅帽的戰略,是結合生態合作伙伴幫助客戶培養人才,再把紅帽技術帶給客戶,賦能客戶數字化轉型。”曹衡康介紹。”紅帽就是持續不斷培養人才,將豐富的人才資源提供給各個企業。"
紅帽很多年前開始提倡校園挑戰賽,在全國各地的高校每年舉辦一次挑戰賽,這些參加的人都是人才,都經過紅帽的培訓認證,未來畢業之后都是很多企業可以用的人。曹衡康頗有感慨地談道:所以很多在紅帽挑戰賽得獎的人,目前都在很多企業中擔當重任。
開源帶給企業的不僅是單一的技術產品,更將云計算、大數據、云原生等創新技術模式與行業相融合,對傳統IT系統進行重構,讓業務創新能夠在強大技術平臺上突破限制,去創造無限可能。


